|
安徽铜陵:立异演绎枞阳腔 传承千年文明魂
时间: 发布时间:2025-04-21 12:25:30 “西厢遗曲犹未了,梨园处处唱莺莺。” 美丽悦耳的唱腔,如潺潺溪水,将观众引进戏的海洋。黄梅戏,作为我国五大戏剧剧种之一,深受广大观众与爱好者的喜欢追捧。近来,历经四年精心打磨、数易其稿的原创黄梅戏《汤生与鹂娘》在安徽铜陵枞阳县精彩露脸。 《汤生与鹂娘》是铜陵市创排的首部枞阳腔原创舞台大戏,也是推动枞阳腔维护作业的要害一步。与传统戏剧较为严厉的叙事风格不同,《汤生与鹂娘》选用轻松诙谐的演绎方法,更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。 枞阳腔,又称吹拨腔,构成于明末清初,是高腔、西秦腔等与本地俚语交融的产品。2022年5月,枞阳腔(吹腔)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 枞阳腔作为徽剧的重要声腔之一,其共同的笛子配乐与悠扬旋律,为黄梅戏注入了浓郁的古典神韵。这种独具匠心的交融,不只保留了传统戏剧的精华,还经过现代编曲方法,使其在今世语境下勃发出新的生机,增强了戏剧的可听性与艺术表现力。 闻名戏剧音乐家、国家一级作曲徐志远说:“像枞阳腔这一陈旧声腔与黄梅戏的结合,在这部剧中是一次全新测验。咱们将枞阳腔、高腔与黄梅调相交融,意图是让黄梅戏的音乐言语更为丰厚多元。剧种在开展过程中,需求广泛吸收各方元素才干更好地展示本身魅力。” 他还着重,作曲家应根据剧本内容与观众需求,不断探究新的表达方法,以坚持艺术的生机。 首场表演完毕后,扮演鹂娘的王丽娟慨叹道:“怎么让群众喜欢戏剧,了解枞阳腔的悠长前史,让它重回故乡,咱们担负的使命仍然艰巨。正所谓十年磨一剑,希望未来能创作出更多精品戏剧,为观众出现美丽声腔,带来夸姣的艺术体会。就像戏里汤生说的,戏是演给观众看的,观众的掌声便是对咱们最大的鼓舞与必定,咱们定会继续尽力。” 近年来,铜陵市继续发力推动枞阳腔的传承维护与复兴开展作业,积极探究枞阳腔的活态传承与立异维护途径,走出了一条宏扬优秀前史传统文明、复兴地域文明的新路途。2024年,铜陵市真实开端发动枞阳腔进校园作业,凭借 “戏剧进校园”“送戏进万村” 等活动,让枞阳腔在铜陵落地生根,构建起具有本乡特征的活态传承空间。(报道员 吴彬) |